4008-600-878
新闻中心
洗浴中心怎么突然没人了?4点原因让顾客不敢去你还会去吗
来源:乐鱼在线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4 21:36:31   浏览:

  2014 年的上海浦东,傍晚六点刚过,“清水湾” 洗浴中心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穿着西装的上班族、带着孩子的一家三口、勾肩搭背的年轻人,纷纷涌向这座装修气派的建筑 —— 那时的洗浴中心,是城市休闲生活的 “标配”,是人们卸下疲惫的 “充电站”。然而十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再次路过这家洗浴中心时,却发现门口的停车场空空荡荡,玻璃门上贴着 “部分区域停业装修” 的通知,大厅里只有零星几位顾客,曾经的热闹景象早已不复存在。

  不止上海,全国范围内的洗浴中心都在经历一场 “寒冬”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我国洗浴中心数量从巅峰时期的 12 万家锐减至不足 7 万家,降幅高达 42%;行业营业额同比下降 35.7%,近三成洗浴中心处于亏损状态。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,也难逃 “倒闭潮”—— 北京朝阳区曾有近 50 家中型以上洗浴中心,如今仅剩 18 家;广州天河区的 “水汇” 类场所,两年内关闭了 22 家。曾经风靡一时的洗浴中心,为何短短十年就陷入如此困境?我们走访了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地的 20 余家洗浴中心,与 30 多位消费者、行业从业者深入交流,终于梳理出背后的关键原因。

  “以前家里卫生间只有一个简易花洒,冬天洗澡冻得瑟瑟发抖,去洗浴中心泡个热水澡,再搓个背,是最舒服的事。” 家住上海普陀区的刘先生,今年 52 岁,曾是洗浴中心的 “常客”,如今却已经三年没去过了。他指着家里的卫生间告诉我们,2018 年装修时,他特意安装了恒温花洒、热带雨林式顶喷,还添置了一个小型按摩浴缸,“现在在家就能享受热水浴,水温、水量都能自己控制,比去洗浴中心方便多了”。

  刘先生的经历,折射出家庭洗浴设施升级对洗浴中心的冲击。十年前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 30 平方米,许多家庭的卫生间狭小拥挤,洗浴设施简陋 —— 没有暖气的北方家庭,冬天洗澡需要提前烧好热水,用 “浴霸” 取暖;南方家庭则要忍受 “湿冷”,洗完澡后浑身发抖。那时的洗浴中心,凭借恒温泳池、热水泡澡池、汗蒸房等设施,成为人类 “改善洗浴体验” 的首选。

  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庭卫浴设备迎来了 “全面升级”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 年我国淋浴房普及率达到 78%,较 2013 年提升了 52 个百分点;按摩浴缸、恒温花洒、智能马桶等 “高端卫浴产品” 的销量,十年间增长了 12 倍。在装修成本上,一套基础的家庭卫浴升级方案(含淋浴房、恒温花洒、浴霸)仅需 5000 元左右,相当于去洗浴中心消费 10 次的费用,却能长期享受舒适体验。

  “现在年轻人装修,卫生间是重点投入区域。” 杭州某装修公司设计师李娜说,“90 后、00 后客户,几乎都会要求安装恒温系统和大尺寸淋浴区,甚至有客户会专门预留空间做汗蒸房。家庭洗浴体验的提升,直接削弱了洗浴中心的‘设施优势’。”

  更重要的是,“在家洗浴” 还能节约时机与成本。过去,去洗浴中心需要提前预约、路上往返、排队等候,一套流程下来至少 3 小时;如今在家洗澡,随便什么时间都能进行,还省去了人均 100-300 元的消费。正如北京消费者王女士所说:“以前带孩子去洗浴中心,要带换洗衣物、玩具、零食,折腾大半天;现在在家洗澡,1 小时就能搞定,还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孩子在公共场合感冒。”

  “我宁愿去健身房出汗,也不会去洗浴中心泡澡。”25 岁的上海白领陈雨,说出了许多年轻人的想法。在她看来,洗浴中心的 “社交模式” 已经过时:“一群人在池子里泡澡、光着身子聊天,感觉很尴尬;而且那里的娱乐项目除了看电视、打麻将,没什么新鲜的,不如去咖啡厅和朋友聊天,或者去剧本杀店玩游戏。”

  年轻花钱的那群人的 “审美疲劳”,是洗浴中心生意下滑的另一大原因。过去,60 后、70 后、80 后是洗浴中心的主力花钱的那群人 —— 他们经历过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,习惯通过 “集体洗浴” 的方式社交,认为 “一起泡澡、搓背” 是拉近关系的 “纽带”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3 年,45-60 岁群体占洗浴中心消费人数的 48%,是绝对的 “主力军”。

  但 90 后、00 后成为消费主力后,这一格局被彻底打破。他们更注重 “个性化”“私密性” 与 “体验感”,对 “集体洗浴” 的社交模式接受度低。调研显示,18-35 岁年轻群体中,仅 17.5% 会定期光顾洗浴中心,而选择健身房、咖啡厅、剧本杀店等场所进行社交的比例高达 72%。

  “年轻人觉得洗浴中心‘老气’。” 上海某洗浴中心经理张磊无奈地说,“我们曾经尝试在店里增加电竞区、网红打卡点,吸引年轻人,但效果不好。很多年轻人来一次就不再来了,说‘这里的氛围不对自己最合适’。”

  此外,年轻一代的 “健康观念” 也发生了变化。他们更关注 “卫生安全” 与 “健康养生”,认为公共浴池存在交叉感染风险,更倾向于选择 “私人化” 的健康服务。北京某高校学生小林说:“我爸妈觉得去洗浴中心是‘放松’,但我觉得公共泳池的水不干净,宁愿花钱去私教工作室练瑜伽,也不会去洗浴中心。”

  “再也不敢去洗浴中心了!” 杭州消费者周女士的线 年的一则新闻 —— 当时某媒体曝光了杭州多家洗浴中心的卫生问题:毛巾、浴巾未经彻底消毒就重复使用,池水消毒不达标,汗蒸房内布满霉菌……“我以前经常去那家被曝光的洗浴中心,看到新闻后,一想到自己用过那些不干净的毛巾,就觉得恶心。”

  卫生问题,是压垮许多洗浴中心的 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近年来,媒体多次曝光洗浴中心的卫生隐患:2022 年,北京某洗浴中心被查出毛巾细菌总数超标 3 倍;2023 年,广州某 “高端水汇” 被发现池水余氯含量不达标,无法有效杀灭细菌。这些 “看不见的隐患”,让我们消费者对洗浴中心的信任度急剧下降。

  “我们也想做好卫生,但成本太高了。” 上海某中型洗浴中心老板王先生算了一笔账:“一套毛巾、浴巾的清洗消毒成本是 3 元,每天需要更换 500 套,光这一项成本就 1500 元;池水消毒需要专业设备,每月维护费用要 8000 元;汗蒸房每周清洁一次,每次需要 2000 元。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,利润会大幅下降。”

  然而,花了钱的人卫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。调研显示,85% 的消费的人在选择洗浴中心时,会第一先考虑 “卫生条件”;72% 的消费者表示,曾因 “担心卫生问题” 而放弃去洗浴中心。“我宁愿多花点钱,也要去卫生有保障的地方。” 上海消费者赵先生说,“但现在很多洗浴中心只是‘表面干净’,背地里的卫生情况谁也不知道,不如在家洗澡放心。”

  “十年前,洗一次澡加搓背只要 68 元;现在,基础洗浴就要 128 元,搓背另加 80 元,一套下来 200 多块,快赶上我一天的工资了。” 北京出租车司机张师傅的抱怨,道出了洗浴中心 “性价比下降” 的困境。

  成本上涨,是洗浴中心不得不涨价的 “无奈之举”。十年间,洗浴中心的主要成本 —— 房租、人工、水电 —— 都大面积上涨:以上海为例,中型洗浴中心的房租从 2013 年的每月 5 万元,涨到了现在的每月 15 万元;水电成本上涨了 60%;人工成本翻了一倍,搓背师傅的月薪从 3000 元涨到了 6000 元。

  为了维持利润,洗浴中心只能不断涨价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全国洗浴中心的基础洗浴价格平均上涨了 85%,搓背、按摩等服务价格持续上涨了 120%。以上海中档洗浴中心为例,人均消费从 2013 年的 100 元左右,涨到了现在的 300 元以上;高端洗浴中心的人均消费更是超过 500 元。

  “价格涨了,但服务没跟上,性价比越来越低。” 杭州消费者吴女士说,“以前去洗浴中心,除了泡澡、搓背,还能免费吃自助餐、看电影;现在自助餐的菜品慢慢的变少,电影厅也只放老片子,花 300 块钱去消费,感觉很不值。”

  价格上涨还导致 “老顾客流失”。调研显示,45-60 岁的 “核心花钱的那群人” 中,有 38% 表示 “因为价格太贵,减少了去洗浴中心的频率”;22% 表示 “已经很久不去了,觉得不划算”。“我们这些老顾客,对价格很敏感。” 上海消费者刘先生说,“以前每月去两次,现在三个月才去一次,每次还要纠结半天。”

  面对困境,一些洗浴中心开始积极寻求转型,试图在 “寒冬” 中找到新的生机。

  高端化、精细化服务是许多洗浴中心的选择。上海 “汤连得” 洗浴中心,将传统洗浴与 “日式温泉” 结合,推出私人 SPA 空间、中医理疗按摩等特色项目,人均消费提升至 500 元以上,却吸引了大批高端客户。“我们的客户主要是 30-50 岁的高收入人群,他们更注重体验感和私密性。” 该洗浴中心负责人说,“咱们提供一对一的服务,每个 SPA 房间都有独立卫浴,还配备专业的理疗师,虽然价格高,但客户满意程度很高。”

  透明化卫生管理则是另一条突围路径。北京 “水立方” 洗浴中心引入智能消毒系统,在大厅设置 “水质实时监测屏”,实时显示池水的余氯含量、PH 值等数据;毛巾、浴巾的清洗消毒过程通过监控摄像头直播,让我们消费者一目了然。“我们就是要让我们消费者看到,我们的卫生是有保障的。” 该洗浴中心经理说,“自从推出透明化管理后,客流量比以前增加了 20%。”

  业态融合也成为新的趋势。杭州 “西溪温泉” 洗浴中心,将洗浴与健身、美容、医疗保健结合,打造 “一站式健康生活服务中心”—— 顾客可以在泡完澡后去健身房锻炼,再做个美容护理,最后咨询中医的养生建议。“我们不再是单纯的洗浴中心,而是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。” 该洗浴中心负责人说,“这种模式吸引了很多注重健康的消费者,尤其是女性客户。”

  在全国洗浴中心普遍萎缩的背景下,东北三省的洗浴中心却 “独树一帜”—— 倒闭数量仅为 15%,远低于全国 42% 的中等水准;行业营业额降幅也仅为 18%,明显好于全国市场。

  “东北的冬天太冷了,在家洗澡不方便,洗浴中心是刚需。” 沈阳消费者李女士说,“东北的冬天零下 20 多度,家里的卫生间再暖和,也不如洗浴中心的热水池舒服;而且东北人喜欢‘泡澡文化’,冬天和朋友一起去洗浴中心泡澡、聊天,是传统习俗。”

  气候条件,是东北洗浴中心 “无法替代” 的关键原因。东北冬季漫长寒冷,家庭洗浴设施即使升级,也难以达到洗浴中心的 “温暖体验”;此外,东北的 “洗浴文化” 根深蒂固,“搓澡”“汗蒸” 是许多东北人的 “生活小习惯”,这种文化认同感让洗浴中心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。

  “我们东北的洗浴中心,更像是‘社交场所’。” 长春某洗浴中心老板说,“东北人去洗浴中心,不只是为了洗澡,还为了和朋友聚会、放松心情。我们会在店里提供东北特色的自助餐,比如酸菜白肉、锅包肉,还会组织麻将比赛、卡拉 OK 活动,吸引顾客来消费。”

  东北洗浴中心的 “成功”,也为别的地方的洗浴中心提供了借鉴 —— 找到自身的 “无法替代性”,结合地域文化特色,或许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。

 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,但洗浴中心并非 “无路可走”。随着时下人们对 “健康养生” 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,洗浴中心若能抓住这一趋势,或许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。

  一方面,聚焦 “健康养生”,推出专业的理疗、养生项目。例如,与中医机构合作,提供针灸、推拿、艾灸等服务;引入 “药浴”“盐浴” 等特色项目,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健康需求。另一方面,挖掘 “文化内涵”,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。比如,南方地区可以推出 “温泉文化” 主题洗浴中心,北方地区可以打造 “民俗风情” 洗浴中心,通过文化吸引力留住顾客。

  此外,精准定位客户群体也很重要。对于 45 岁以上的 “传统客户”,能够最终靠性能好价格低的服务留住他们;对于年轻客户,则可以推出个性化、私密性强的项目,吸引他们尝试。正如行业专家所说:“洗浴中心的‘寒冬’,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只有适应市场变化,不停地改进革新,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。”

 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,洗浴中心的十年兴衰,折射出我国居民生活方式、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。未来,跟着社会的发展,洗浴中心或许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—— 它可能不再是 “大众休闲场所”,而是成为 “高端健康服务机构” 或 “文化体验空间”。但无论如何,那段 “约上三五好友,去洗浴中心放松” 的岁月,都将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回忆,见证着城市生活的变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上一篇: 场景适配+安全看护!霍尼韦尔门窗五金打造现代家居专业解决方案 下一篇: 服务满意度第一这家企业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?